上车!

美股这一轮大趋势实在是太猛了,前段时间是纳指领涨,最近开始切换,昨天道指涨近2%,明显强于纳指和标普500,前期滞涨的品种也开始跟随补涨起来。

海外大方向我们依然是看好的,B计划有很多小伙伴没有跟上车,即使是前几周开始跟车的小伙伴,也只能买上我们现在发车的医药,配置偏离度会比较高。所以我们专门再次发了前期发车的底仓篮子,让没买上的人跟上。

B计划里我们关注的是海外权益市场和上游资源两个大类方向,最近都有不少变化,今天顺着来梳理一下。

首先是权益市场,美日越大循环是我们聊了很久的,这个贝塔没有啥大问题,日本和越南主要是宽基指数,就不多说了。美股之前主要关注的是纳指,前段时间做了比较大比例的减仓,后面会找机会再重新定投加码仓位。

这里补充一下,今天纳指发车的20%是为了给之前没上车的小伙伴填底仓,跟之前减仓的操作是不冲突的,持续跟着的小伙伴也是等比例配置。

最近在美股的头寸主要是在医药上,行业本身就走得比较强,只是被AI抢了市场的注意力。当下降息预期带动XBI向上走出趋势了,礼来因为减肥药的驱动前几天已经贴近9000亿美元市值,后续环境给力一些,极有可能会成为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医药企业。

标普生物技术精选行业

上游资源方向我们关注的是金、铜、油,黄金最近市场关注度很高,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是主要原因。我们在黄金上的敞口不小,这一轮对于黄金方向坚定看多,三季度降息预期演绎会继续推升,大逻辑还没有走完,持续跟就好。

铜和油最近有一些波动,一是需求侧确实可能有一些压力,二是市场预期懂王要放开原油的管制抑制油价。短期这个方向可能是有些逆风的,等到四季度预期状态会更好一些。

另外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懂王副手万斯的投资组合,纳指和黄金都有持仓,跟B计划配置还挺类似的。大方向大家都有共识,只是我们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方式来上车。

这次发车B计划底仓的操作有一些细节,跟大伙儿详细聊聊。

  1. 底仓专车是什么意思?

底仓专车是指B计划最初上线时发的标的,包含美、日、越宽基指数+上游资源。近期B计划发的医疗专车,所以后面跟车的小伙伴很难买齐底仓。故发【底仓专车】给新小伙伴上车。

  1. 底仓怎么投呢?

B计划是个长期策略,底仓第一笔我们建议可投50%左右,后续再慢慢定投的方式参与。假设您准备在b计划投20w,那么50%也就是10w可以在这三车(三周,每周一车)慢慢打完。

  1. 这次底仓有限额吗?

有的,这次发车最高单日限额4w,3车就是12万,如果你的底仓超过12w,则可在这三周的其他时间里进行买入。

  1. 之前买过底仓,一直跟投的还要买吗?

跟过车的朋友按照正常的定投来参与即可。

如何买入搬砖小组日计划

1、市场今天总体震荡,指数层面都小跌,个股层面超过3500家下跌,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。流动性层面,全市场成交额6800亿,相比昨天放量400亿,流动性中枢保持稳定。

今天盘面上比较明显的就是前期高位方向出现了震荡,持续关注的红利再次分化,上游资源也开始掉队了,这块主要是price in懂王抑制油价的预期,红利属性再被基本面预期扰动。

电子方向也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,拥挤度过高就会呈现高波特性,在没有增量的市场不能去追高,这已经聊过很多次了。这一轮果链预期已经比较满,后续需要基本面推动才能继续演绎,逐步进入震荡是大概率事件。

市场没有逻辑以后又回到了纯粹的筹码博弈,北交所今天特别火,数了数30cm的有9个,盘子小是真得野。但这种博弈是真的难,看看就好了。

这一轮市场反弹是比较弱的,总量成交额没有起来之前耐心一些,只能寻找结构性机会。最强的电子因为中报预告和苹果预期算是比较强了,这里筹码开始松动后要做好去弱留强。

2、美联储威廉姆斯暗示美联储即将降息,但尚未准备好。美联储8月确实不太可能降息,当前市场预期降息会在9月发生,近期更重要的是观察美联储的态度。在9月的议息会议之前,市场会不断Price In 降息预期,这一逻辑要持续跟踪。

3、幻方量化:一些声音把量化交易作为导致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,这存在很大误解。这是近期第一个大型量化机构出来发声,是如实说了一些内容的,海外市场量化的占比也不低,市场照样能表现得不错,所以量化并不是本质原因。

但公平性确实是要追求的,海外对于高频量化有差异化收费,国内交易所也在推进,后面这一块会向成熟市场靠拢。

4、美国考虑采取更严格措施施压日本荷兰,限制与中国芯片贸易。这次又用了另外一个名头,叫“外国直接产品规则”(FDPR),对所有含美国技术的产品进行长臂管辖。自主可控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,技术的突破还需要时间,信心和耐心都很重要。

5、6月国际航空客流恢复超7成。今年海外的出行已经恢复挺不错的了,出境有相关业务确实是今年的亮点。但国内游状态就比较一般,去年大家憋得不行,出行计划大多都安排上了,今年确实少了一点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